正在加载

春秋战国分界的一些见解

春秋战国的分界一些都是有争议的,无外乎是三种说法:1,《史记》的前475年为界。2,郭沫若以及教科书里说的前475年。3,司马光《通鉴》的前403年。
先来看看史记的说法吧:《史记•六国年表序》:“田常杀简公而相齐,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而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大概意思是齐田氏大夫田常杀死齐简公而无人管,由此导致那些握有权利的门客们开始肆无忌惮的以下犯上,最终导致三家分晋。进而在前403年得到周烈王的承认,而田氏也在前386年得到承认。所以我们可想在那个年代,肯定发生了许多类似的事情,而司马迁选择了影响最大的两件事来叙述。而后来他在《史记》中是这样说的:他是在天下史籍被秦始皇烧光的情况下,凭秦国的有年而无月无日的历史记载,继《春秋》所记历史的时间之后,选择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作为开始来记叙“六国时事”的。而《春秋》绝笔是在鲁哀公14年(前481年)。而《春秋》实际上是根据鲁国史编的,过于片面了,如果说司马迁来录《史记•六国年表序》是受秦始皇烧毁古籍所限的话,那后世对前476年推崇就多了几分“刻意尊孔的”味道了,因为孔子说在写完《春秋》后将不久于人世,而他认为他一去世,那周礼是没有办法维护的。所以。。。。而就算抛开这些原因,仅仅是以鲁国的“初税亩”来作为分界的话。在经济上说本无可厚非,社会变革总是伴随的是经济变革而来的。如果按照以前的观点:春秋和战国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界点。那么《史记》和《春秋》所述就应该是正确的了。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另外一个史实,那就是鲁国在前476年前后始终是个小国,“初税亩”的影响始终是微乎其微的,而就算这个假设成立,那么齐田氏早于前481年就施行“大斗出,小斗进”这种典型的封建社会政策了,那为什么分界点不是在前481年之前呢?有人说,那墓葬里大量的奴隶又做何解释呢?其实此时正处在社会的急剧变革中,有没有奴隶并不能成为奴隶社会的标准,况且整个东周都是战事连连的,不能排除先成战俘再成奴隶的可能吧!所以以社会形态作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点是不合适的。如果按照郭沫若的说法,那封建社会的进入是在秦朝,那是不是春秋站国就不并区分,统一就可以唤做东周了呢?
因此我是倾向于以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来分出春秋和战国是比较合适的。这就会出现我们的教科书的以“勾践灭吴”作为区别的,其实这种说法是明显的牵强附会,因为《史记》和郭沫若都定在前476前-前475前的阶段,因为这个重大事件就正好成为分界点了。但即便是按此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首先“勾践灭吴”是春秋末期最大的历史事件,史学界恐怕是少有争议的。但史实是,越国灭吴在前473年,又怎么能说“勾践灭吴”(前475)是春秋战国的分界点呢?再者,“勾践灭吴”对中原政治的影响很少,和那些大国比起来,南越始终是小国。另外一种说法是“勾践灭吴”蔑视了周天子权威,周礼受到冲击,进而产生了社会变革,这个说法和《史记•六国年表序》是一致的,那分界点为什么不是“田氏伐齐”而是“勾践灭吴”呢?何况在此之前,还有郑庄公对周天子的羞辱,这个影响恐怕才是最大的吧,因此前475年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而司马光的“通鉴”是以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作为分界的。这个名义上是说不过去的,起码来说此时的周礼还对诸侯有约束,哪怕是走走样板,而说到轻蔑周天子前面的例子已然很多了,因为在“三家分晋”之前不是也有“庄公辱周”,“勾践灭吴”,“田氏伐齐”等许多“忤逆”的事情发生吗?倘若以此为因的话,那就和认为前745的观点没两样了,只不过,他对中原政治的影响稍微大一些而已。而且周天子册封三诸侯也是事出有因的,那时三家联合进攻齐国,齐国败了于是讨好三国,请周室承认三国的诸侯地位。加之本身齐田氏此时也处于名不正言不顺的境地,后来太公不也取得了诸侯地位吗?因此按照这种逻辑的分发是很书生的。因为就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来看,“天氏代齐”的影响恐怕不会比“三家分晋”小,而司马光以“三家分晋”来作为分界点,其实是有他的道理的。春秋末期的三家分晋与田姓代姜不同,三家分晋的结果是诞生出新兴的三个诸侯国,这样的国家往往都是锐意改革的,而田姓本来就只是齐过的大夫,要夺权就必须笼若人心,为了获得齐国众多贵族世家的支持,就必然要对这些保守派做出妥协。因此齐田虽重用田忌等人,但对国家的根基是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因此现在再看齐国史是没有进行过任何象样的政治与军事改革的。所以齐国虽然富强一时,但是缺乏一种根本制度保障的。说到底,只不过是贤人政治而已。从这种意义上说,战国时期的赵魏韩秦四国朝气蓬勃、锐意进取,代表了新兴制度,而齐楚鲁宋燕五国则代表了自西周以来,没落腐朽的贵族制度。而后来李悝,商鞅等人变法都是划时代的,而且与此相伴的是西门豹,吴起等法家人物的兴起对新制度的实行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也从根本上动摇着周室的制度,而士人的兴起和贵族的没落也正好发生在这以后的时期,所以论及对后世的影响,司马光以“三家分晋”为分界点是很有道理的

0 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