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不要自大--感于后人对司马光的态度

最近查阅“熙宁变法”资料,偶然想起百家讲坛“玄奘西游记”里钱文忠教授表述过这样一句话:不要随便去怀疑专家的话,因为那是长期经验实践的结果,即便是当时你觉得不合理。原文没有办法查阅到,大致意思就是这样。在今天的改革大潮中,王安石一夜之间成了楷模。司马光则变成了死脑筋的代表。对于那段历史,在此我不想做过多阐述,随便搜索便能找出上万条结果。我只是希望有人会想一想,既然司马光是迂腐保守的代表,那为何他在洛阳的十五年,北宋经济并未得到更显著的改善呢?当然,这可以归咎为是地方官僚擅自借变法之机谋私利,让老百姓并未得到改革带来的好处。就算这个理由成立的话,那后来高太后十年的“中兴之象”总用的是司马光的政策吧。如此,对一个学问渊剥,品德高尚的大臣全盘否定无非是某些人自认为自己太聪明了,要知道司马光可是一位史学大儒,他反对变法的理由肯定不是那些头脑随便就发热的投机分子的政治企图。国计民生不是一场赌注,有绝对的输赢,又岂我等这帮不学无术之人可一眼看清的?又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呢?说到此,可能又有一些人不高兴了。但我们必须尊重事实,关于司马光的学问和品德我想根本无须再过多的阐述。而与今天乌鸦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司马光的“政敌们”无一例外都是彼此间惺惺相惜的。除去政治见解外,他们私自都是很尊重彼此的。这正好与我们今天的政客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心胸狭窄的“改革派”连死人都不忘打击抱负下,于是,我们的高中课本里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是要大背特背的。他们难道不知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已闲居在家的王安石并无太大的失望情绪吗?这样做的目的怕就是为了现在的改革派们大造免费的舆论吧。可惜的是这样的政治安排变成了我们迁怒于司马光的理由,进而狂妄自大的与先人叫板。我写这些东西,不是为司马光平反,更加不是指责王安石的新法,这些伟大国士的形象无需后世的添砖加瓦。只是我觉得这种不做具体了解就随便发出否定先人的做法很不妥。历史就是这样,许多时候你要学会走出来看。你把朱容基和温家宝放进历史里,他们是否又如王安石和司马光呢?只不过,他们都已经走出了人们的视野,就可以盖棺定论,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片面的事实就枉下判断,胡说,乱说。固然,历史虽然会遭到现实的诸多顾忌,但我们都不可自以为大,因为这些顾忌终会过去。

0 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