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我眼里的Twitter

最近看到朋友们的文章,对于Twitter的讨论都停留在垃圾消息,或者是无价值的碎念。对此,我只想说,如果这些批判是真实的Twitter,那也正是我想要的Twitter。Keso说过:简单的是最不容易复制这样的产品呢?任何的新应用都是基础的应用,脱离了这些都是空洞的玩味。严肃讲演的和市井的小嘴同样都是人们最简单的需求。Blog和Twitter,两个产品看起来类似,其实概念迥异。我只能说国人没有随时随地纪录自己生活的习惯,要理解这种行为的确有些难。至于聊天室,那就是另外的需要了,和Twitter并不冲突。非要把他们规范到某个话题,就实在没什么意思了。不要给Twitter带过多的枷锁,如果有新的需要,Api就可以完成了,不需对Twitter大动刮刀。
以前我也用饭否,但后来我选择离开。我只能说内在的某些东西在作怪。或者干脆就说是崇洋媚外的意识在作怪,饭否无论哪个方面都比Twitter好,而且发碎念也更符合中国国情,但深思熟虑之后,我还是在Twitter安顿下来。我相信,有此经历的朋友不在少数,恐怕大多也如我一样毫无理由。因为Wap和短信方式的差别几乎是你可以忽视的。至于IM,由于Twitter并没有提供对QQ和MSN的直接支持,所以我只能选择google notebook模块。在今天往blog添加了google notebook模块后,Twitter就此完全作为Phonelog了。如Twitter分化出microblog概念一样,Gn+插件的的方式让我觉得更加方便,阅读札记的功能就此分化出来了,或许这就是长尾理论吧。
其实仔细看来,这些想法又是如此简单。剥开Web2阳春白雪的外衣,其实就是一个个把用户解放出来的过程。Rss前有新闻组,Flickr前后传统相册,只不过这些基本需要被以前的提供商做烂了,现在再重新把权利还给用户而已。然而,中国的用户似乎都被虐待惯了。我总是不遗余力的给朋友介绍gmail,但他最后给我发的附件依然是带有狗皮膏药的163.com,还有一个朋友,习惯了sina.com的无外连低质量的相册服务,劝他用Picasa都难,更别说Gfw外的Flikcr,这就是观念的区别。Web2要打破的正是这种僵化的思想,然而在搜索都被认为是较新概念的中国似乎很难。就如我前面介绍的两个朋友一样,互联网永远只是消遣,那些东西也永远只是雕虫小技。

0 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