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森林之歌

昨天晚上因为雅逸的事情,电话关到静音,就早睡了。今天早上朋友发短信,说了些《森林之歌》的事。我说我在二号有看过片断,但诧异的是好像并没有他说得那么好。整篇无用的辞藻堆砌和政论体的叙述让人生厌。后来他干脆打电话来说,再不看就要错过了,之后他开始描述他看到一些片断,我才知道。原来从第三集开始风格就已经完全变了。用电话上网,google reader里的推荐早炸开了花,我才知道,三天来,我一直在错过这部好片子。
上网
看了一些预告,的确是部难得的佳作。南北的秦岭,大漠的胡杨,北国的松涛,雪域的云杉。虽然完整的下不来,但就算偶尔的几个片断,摄得都那么动情。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金丝猴可怜的望着它年迈的母亲。背后的红果还未熟透,母亲就把他们全部抓下来一个个筛选。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小心翼翼的塞进孩子的嘴里。镜头很巧妙地把焦点对准了母亲的眼睛,光圈放大,音乐停止,慢慢推进,一切都那么温情,叫人实在不忍打扰。对于所有想要宣传的大概念,这一个画面就已经足够。。。
从拉萨
下来后,由于工作环境的原因,我多个住处不能安装卫星电视。多年养成的看Nationnal Geographic Channel习惯也就没有再继续。期间,会看看赵老师讲解的《动物世界》,正大综艺《我们的地球》,但都没有形成习惯。所以这次《森林之歌》的播出是要不是朋友的提及,我也可能就此错过。陈导摄的如《纪录*影像志》《人物》等都是很不错的片子。不煽情,只讲故事。但即便抱着这种不算很商业的态度,他还是抓住了不少观众。然而,我没有想到,他拍起自然纪录片来也是如此的优秀。央视的简介里说的是类BBC纪录片的手法。因为我的英语不好,BBC又没有中文字幕,看起来十分吃力。所以我并对BBC的拍摄手法一无所知。就和Nationnal Geographic Channel比较而言,陈导的《森林之歌》比NGL的片子要完整一些。NGL的跳跃地深入的纯纪实风格,时常让找找不到北。这和剪辑的关系很大。可能是工期的原因,也更可能是NGL认为每个镜头都不能错过。解说词只能随着画面展开,虽然对于纪录片,这是种很可贵的精神。但对于我这样植根在新闻叙述风格上的人来说,理解起来就有些费力了。《森林之歌》看起来则更像是一套精心剪裁的服装。说辞和画面配合得很好,难怪陈导说每个画面都有超过一千个以上的镜头了。虽然它距《鸟的迁徙》还有很大的距离,但对于类《大国崛起》等此类鸡肋纪录片来说,他值得让人咀嚼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我的父母
都是搞人文的,在地理上并无多大造诣。大学毕业的时候和朋友们出去旅行还是上车睡觉,下车照相的状态。后来,源于自我的逃避,我开始游走在中国各处。对自然也就多了几分敬畏。记得有一次,我的车从兰州到成都。花了九牛二虎穿过小秦岭满是黄地的梯田,看见汉中挨着秦岭的一小块水稻时。眼睛竟然是湿润的。还有一次,我到林芝去看冰川,在一个藏族小伙的带领下塌过比人高的积雪,看到却依旧只是白雪皑皑,冰川掩埋在下。而就在前日,我还在尼羊河谷和朋友们照着三月的野桃花。桃花深处,两只野猪想伺机攻击。一半草长莺飞,一半冰雪正浓。时空的错觉就这样把人无情的压低,进而自卑,进而感叹自然的伟大。看大漠胡杨的时候,我时常会想起这些事情,原来有些东西,真的可以在你心中,历久弥香。
朋友
有兴趣可以看看《森林之歌》:中央一套:22:40,今天晚上放的可能是《雪域神木》

0 留言:

发表评论